2014年1月28日 星期二

默默 來自觀者

好像有甚麼,不過不多說。

默默,存在空氣之中。
對話若有似無,
時而急迫、時而緩慢,膠著凝結在氛圍裡,

暗號是柏林地鐵,還有雜貨店,
壓縮的是時間還是空間?感受到同理或疏離?

但這不是個表演。

與其說是舞蹈表演,不如說是詮釋性的肢體實驗,
每次呈現出來的都是種切面片段,
像瞎子摸象,拼湊、組合出不同章節。

對不同的人,每個當下,
都以嶄新的姿態敘說那件事、那種現象、那些人們、那個片段,
反覆不斷地鑽研、揣摩。

那甚麼是表演?
「只要是表演,都不自然,因為誰也贏不過大自然。」
很奇怪,卻再也自然不過的一句話。

這是一場持續不斷的即興推衍,
一開始像是那幅馬諦斯的舞,
些微凌亂笨拙的節奏,
伴隨著地板摩擦聲,
逐漸加快,交錯、疊合、覆蓋。

兩個人、三個人、到六個人不等,
小圈圈、大圈圈、個體、團體,
趨向和諧,
卻在一聲令下,截斷。

如隱隱纏繞著幾縷絲線的人偶,
收放著姿態,拉扯著邊際線,
感受、理解、懷疑、誤解、裝懂、反叛,
隨時都有可能發生。

然後一下碰撞,一下推擠,
一下鑽,一下爬,
竄動,最後倒下,平息,接著喘息。

最後那手貼著手,腳疊著腳,
沒有聲音,
聆聽對方身體的力道語言,
黑暗中,
找尋適切對話的空間,
最後,納入黑洞,消失匿跡。
------------------------------------------------------

很高興《默默》最後並沒有默默的結束,
想法與意見的交流才是觀者與表演者的最大收穫,
看完就散了,演完就算了,並沒有發生。

除了力與美的肢體呈現,
背後的架構,
遊戲規則,
或主題下的立場角色,
透過眾人的洞見,在思考激盪之下,
一個晚上,讓眼睛與意識都腦補了。

能參與這樣一場實驗性的舞出對談,
讓人大開眼界,
也回憶起兒時即興的舞中作樂,
有趣極了!
不分享也難啊。

默默

靜止
不語
默默


2014年1月26日 星期日

默默 來自觀者

幾個筆記

。結尾那種硬生生截斷、舞者卻沒有/或者無法立刻回應這種斷裂的狀態,除了是整場較明顯的權力易位,也像一種新的、用身體詮釋出來的「默默」。

在那個當下我相信語言文字或需要開啓意識去接收的任何聲響,都已經被丟掉了,身體不受語言思維所控制,讓默默的涵義成為一種徹底屏除了而仍有什麼重要的東西,兀自顯耀出來的那種極端,不為表達而生的存在。

。去定位「呈現」是排練還是演出沒什麼意義。唯一可取之處是能看出一個人多麼依賴自設的框架並且期待外在世界配合,而不是重新洗開自我認知的牌。


。「不要碰到她,很燙,你一碰她就會碎掉。」



。有機和隨機的區別,在於能否被結構,發展出足以與人溝通的力量。

。閃躲舞者的時候覺得,無論肢體還是思維,使人活著的是「動態」,而非平衡。

。前半場的三組雙人舞,兩組快一組慢,音樂也慢,只有慢的一組在跟音樂對話。舞蹈當中聲音對舞者而言是空氣還是即興的對象?專注力有時具有選擇性和排他性,很好奇激烈的舞蹈狀態中,是不是還會聽見同樣的聲音。

。近距離感受身體被使用至此,覺得我在地球,舞者像望遠鏡,把銀河深處的風景折射到我眼前來。

週日,在台北。

默默

默默無聲


2014年1月25日 星期六

默默 來自觀者

[不無中生有的動而不只是美得徒勞。]

今晚看了個很棒的感官體驗
——余彥芳的身體研究計劃《默默》(發展中呈現),
還有很多其他優秀的共同創作夥伴們。

其實若沒有透過呈現後的座談,不會直接聯想到權力關係和架構。
(雖然在觀看途中我的確有在想,舞者們也太聽話了吧?!@@)
但我很喜歡其中所有遊戲規則和彥芳下的一些奇怪指令,
坦白講我覺得超有想像力的!
(而且好想知道學習舞蹈的人兒眼睛都看到什麼?)
和觀看平時舞作的經驗相當不同的是,
舞者們的確有被訓練過美麗的身體,
但我覺得今天更聚焦於他們如何反應指令以及如何參與遊戲,
這是讓我覺得相當有趣且驚艷之處。
創作者們在台上笑、問問題、喘息、疑惑……皆如此真實,
不是表演而是一直在想辦法,
該怎麼填滿或無法去填滿,甚至不填滿彥芳所說的話。
我喜歡身體和身體這麼直接的碰撞和碰觸,
不完全是編排,當下身體的直覺與默契,
加入聲音和燈光於清晰與不清晰之間(設計的並不明顯)。
總之一個半小時都是呼吸,協調也好,不和諧也罷。
很美的狀態!

最後,又升說到關於對話其實是相當困難這件事情,再精準不過。
(完全體現在呈現後的座談)

但還是因為看完很興奮非得分享不可!

期待。
 — 覺得很美好,在寶藏巖

來自 觀眾方

默默

默默是個過程


2014年1月23日 星期四

默默 看排as呈現

日期:1月23日
時間:9PM
地點:寶藏巖山城排練場 3樓

觀察、聆聽、感受

默默一切


2014年1月18日 星期六

默默 也不是默默

在探尋默默的途中如何不被意念先行綁架,開放讓資訊進出,然後回頭審視,

也許默默不再是重點了,誰知,又也許,沒有什麼不是默默,也沒有什麼是默默。

也許不是默默,只是舞蹈,只是聲音,只是光來的方向。

2014年1月17日 星期五

默默的內觀


  透過創作過程,創作者與表演者想要深入研究的,是「身體與記憶」的關連;身體非文字,但卻是生命最直接的承受者。從生命的開始到生命結束,身體記錄了我們所有的學習、感受、傷痛、抽象的別離與情愛、生病乃至於死亡。在任何一個時期因為意外而死亡者,最直接而且唯一的方式便是進行病理解剖。為什麼?因為身體便是飛行器裡的黑盒子,它直接記錄了一個人的生活與生命。從吃飯刷牙的習慣,到慣用哪一隻手,到表達情緒;身體,在默默中,記錄了一個人、他所處的社會、他的社經地位(勞動的多寡與方式)、飲食習慣、行為模式、家庭關係…等等。

   於是做為一個動作觀察者,希望透過與眾人合作,從不同的角度深入身體觀察,透過工作坊、討論,研究,舞作排演、呈現的過程,找到一個重新看待身體和行為(動作)的空間與機會,透過更多的對話,打開身體感官與誤理性交織的溝通。


  默默,是一個創作過程,更是一個研究與對話,在針對身體的群體對話當中,找尋更多心裡的、物理的、美學的、感官的、生活的語言,並且從深入對身體與心裡的探索中,找到更多可供對話與呈現的語言。



2014年1月16日 星期四

默默 開放排練


由於 這個身體計畫的研究性質比較高
開放以下兩個排練時段

1月22日(三)
1月23日(四)
晚上八點
寶藏巖山城排練場 3 樓

另,默默小提醒
1. 預約者優先入場
2. 當日視現場狀況,若已額滿則不再開放入場
3. 呈現空間需要脫鞋
4. 排練者與觀眾之間沒有距離,無安排座位,請衣著輕便
    或坐或站,不干擾排練為原則,可自由移動
5. 本排練,仍有燈光、音樂設計一起工作
    但並非正式呈現,保持開放心情入場

歡迎大家保持一個開放的心情
跟我們一起來  默默  身體研究


目前暫不開放線上登記,
若有問題,請來電:0910-951-259


2014年1月15日 星期三

默默 須知

默默報名
因空間限制,觀賞人數有限 (每場次為 20人)
需透過報名,目前皆已額滿。
本計劃,另有開放排練時段
詳情請見:http://yartstudio.blogspot.tw/2014/01/blog-post_12.html



默默小提醒
1. 非預先報名者,無法入場
2. 請提早於呈現前 10分鐘抵達,無遲到入場
3. 呈現場地需要脫鞋入場
4. 本呈現非鏡框式舞台演出,無安排椅子座位
    觀眾與演員之間沒有距離,或坐或站可以自由移動
5. 呈現後,安排有與余彥芳及計畫夥伴們的對談
6. 呈現與對談時間總長約 90分鐘,沒有中場休息

請觀眾衣著輕便,保持開放心情入場。

怎麼來?
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台北市中正區汀州路三段230巷14弄2號

捷運族
近公館站一號出口,往基隆路方向,步行約10~15分鐘

開車族
寶藏巖入村前有付費停車場

或有問題請打 0910-951-259

2014年1月14日 星期二

關於 默默 呈現

默默
的起點是為了開始思考、感應,並且尋找那些諸多不容易察覺,卻實際上建構這個社會的,沈默的存在。 我們以動作研究室(Movement Lab)的形式進行排練,集結舞蹈/行為/戲劇背景的表演工作者,並與聲音、攝影及燈光藝術家進行跨領域的合作與對談,共同思考如何更辨識或者捕捉,進而呈現那些默默的存在。


《默默》 余彥芳與創作夥伴們的階段性呈現
時間:2014年1月24、25、26日 晚上七點
地點: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山城排練場三樓


此次呈現,是一個階段性的研究分享,透過呈現演出以及對話,我們期待將投入研究的過程與內涵呈現給您,並在對話中吸收更多的養分與思考,幫助我們持續針對這個主題深入研究與行動。


2014年1月13日 星期一

關於 默默

默默死
默默生
默默一日

默默,將是一個長期的、綜合型的計畫,
由余彥芳發起,與歪藝術合作。

2013年10月,余彥芳藉由個人於寶藏巖國際藝術村的駐村機會,
邀請歪藝術共同參與、執行。

計畫中,除了余彥芳邀請多位創作者共同參與,
以《默默與身體的關係》為題,進行身體研究計劃;
也包含了在寶藏巖舉辦以土地、飲食正義為主題的讀書會,
規劃各種適合街坊鄰里的工作坊,像是瑜珈課、體驗即興舞蹈等,
以及在寶藏巖社區菜園,與當地居民合作咖啡渣廚餘堆肥等活動。


感謝所有在這個計劃中出現、經歷的人、事、物
種種過程都是滋養這個計畫的養分
透過不斷的實踐
我們期許
讓無聲的存在成為有聲的提醒
默默不只是默默


2014年1月11日 星期六

默默的社會觀


  從身體的觀察出發,默默這個計畫最終想要引申討論的,其實關於社會。社會是個人的形成,而個人與身心密不可分。所以默默這個計畫的研究,從身體延伸至對個人的觀察,以團體工作將個人延伸至群體,或說是一個小型社會,最終,希望以此對社會中眾多默默存在的個人,與其共生的社會的相互依存關係提出疑問。

這些問題可能是:
我們真的可以認為,一個社會的運轉,造就於每一個個人的決定嗎?如果是,你(妳)覺得,你(妳)的決定,可以改變世界嗎?如果不是,那麼誰有權力決定一個社會的行進方向?從身體出發,我們有權力選擇每一天的食、衣、住、行嗎?有沒有完全的自由去決定穿什麼樣衣服,怎樣在城市裡移動,吃哪些食物,住在哪裡,與哪些人對話、對誰現出笑容?我們有沒有權力選擇我們認為對的事情,反對我們覺得不正確或是不正義的事情?

我們同時也提問:
我們什麼時候會選擇在知道答案時保持緘默? 在發現祕密時三緘其口? 在慷慨激昂時不過份激動? 在答案明顯時保持中立,在各種場合情境裡拿捏輕重?我們在哪些時候擁有自由?哪些時候選擇默默?


  又有哪些時候,默默架構美麗的社會,代表堅持、努力、持續、穩定的力量;哪些時候,默默更像病毒,長成社會的人生的家庭的情感上的牆,阻擋突破,阻擋進步,阻擋正義與真理,人性與溝通?



默默 無話可說

無話可說

默默是一隻黑色的狗,路上最常見的那種。

因為是狗,所以無話可說,只能吠。

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嗚嗚」

意思是請謝謝對不起,晚安再見。


(文/李銘宸)


2014年1月9日 星期四

夥伴:張又升

夥伴、現場聲響

張又升

即興吉他與電子噪音演奏、劇場與影像聲音設計、活動策劃。2002年起,自組搖滾樂隊,參與各大音樂祭。2009年底,成立即興/噪音/前衛聲音廠牌旃陀羅唱片(Kandala Records),為當前台灣唯一兼顧發行與演出的聲音藝術團隊。2011年,與黃大旺共組「民国百年」,以音景介入/融入與無厘頭對話為基調,錄製《百戰天龍》,由旃陀羅唱片發行。該專輯獲得2012年奧地利電子藝術大獎(Prix Ars Electronica)「數位音樂與聲音藝術類」榮譽賞,現已絕版。


2014年1月8日 星期三

夥伴:鄒雅荃

夥伴 技術燈光總監

鄒雅荃(人稱老卜)

很低調,還沒收到簡歷
按編:簡單說,就是一位沉穩可靠的劇場工作夥伴



2014年1月7日 星期二

夥伴:趙卓琳

夥伴、影像紀錄

趙卓琳
來自香港, 畢業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電影學系。  畢業後旅居台灣,現為自由藝術工作者。近年常與表演藝術工作者合作,涉及非敘事影像設計與製作、舞蹈影像及舞台視覺統籌等,亦跨足電影短片美術設計。




2014年1月6日 星期一

夥伴:余彥芳

創作夥伴

余彥芳

  2011 作品 《邊界之二 境》,獲得紐約舞評家Apollinaire Scherr 讚譽為 “最令人眼睛為之一亮”以及舞評家Tom Phillips“這樣含蓄迷人的說故事方法,是不會在當今流行文化被看見的”。

  獨立編舞家、即興表演者、舞者及舞蹈教師。台北藝術大學舞蹈系,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表演藝術碩士。 曾任美國 比比 •米勒舞團團員,德國卡賽爾劇院客席舞者,現參與台灣古舞團。余彥芳作品曾發表於美國紐約城市中心(New York City Center)、辣媽媽舞蹈節(LaMaMa Moves Dance Festival)、長島大學肯布劇院(Long Island University, Kumble Theater, NY)、貝茲舞蹈節(Bates Dance Festival, Maine)、美國舞蹈節(American Dance Festival)、紐約日本交流協會(Japan Society, NY)以及台北新舞台、兩廳院實驗劇場、台北藝穗節。


  連續兩屆羅曼菲獎助金(2010/2011)、菁霖文化藝術基金會(2010/2011)、維也納舞蹈節舞蹈網路獎助金獲獎人 (danceWEB Scholarship)2011年返台至今參與的重要製作與獲獎提名:《關於消失的幾個提議I &II--周先生與舞者們: 下一個 編舞計畫 (台新藝術獎提名)、SQUAT臨蹲 2011 (第四屆台北藝穗節跨領域類首獎)、2011跨藝計畫—舞動無界展演計畫(台新藝術獎提名)、兩廳院新人新視野專案(台新藝術獎提名)、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做臉不輸 小美容藝術節(台新藝術獎提名)


2014年1月5日 星期日

夥伴:田孝慈

創作夥伴、表演者

田孝慈

畢業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舞蹈系研究所。 2007年獲菁霖獎助金赴美參加美國舞蹈節。 近年多與世紀當代舞團、周先生與舞者們合作。 近年演出作品:世紀當代舞團《婚禮》、《春之祭》、《器官感性》、《PUB怕不怕》─東京亞洲藝術節、《雙囍》─WDA世界舞蹈年會;周先生與舞者們《重演》─北美館星光夜邀演、《重演─在記得以前》、《1875拉威爾與波麗露》─舞蹈旅行計畫/美國紐約秋季舞蹈節;日籍編舞家矢內原美邦《Chocolate》

近年創作作品:世紀當代舞團「驅動城市」計畫《這張臉是誰》、鮮人跳《Dear Birdy》;周先生「下一個編舞計畫」《莖》;國藝會新人新視野專案《路》、《旅人》。


2014年1月4日 星期六

夥伴:黃詠淮

創作夥伴、表演者

黃詠淮

畢業於台灣藝術大學。
曾參與合作的團隊有驫舞劇場、世紀當代舞團、周先生與舞者們、組合語言舞團、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台北室內芭蕾舞團、紅瓦民族舞團等等。
2012年前往歐洲參與第四屆巴賽隆納國際舞蹈交流
2013年獲國藝會補助赴美國德州駐校舞蹈交流計畫


2014年1月3日 星期五

夥伴:王若湄

創作夥伴、表演者

王若湄

小時候因為好動被鋼琴老師推薦去學跳舞,舞齡約20 年。桃園高中舞蹈班,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在校期間曾參與林懷民,張曉雄,何曉玫等作品的演出; 亦曾參與過太古踏舞團,當代傳奇劇場,匯川劇場,舞蹈空間舞團,蕭靜文舞團,韓國安銀美舞團等,國內外劇場演出經驗豐富。近年來將重心轉移至舞蹈瑜珈教學,現為專職瑜伽老師。因為迷失而接觸了瑜珈;因為瑜珈而再次的與舞蹈相遇......感謝這次的默默,讓我再次與自己相遇...... 接下來.....待續


2014年1月2日 星期四

夥伴:簡紫婷

創作夥伴、表演者

簡紫婷

自由舞蹈創作者.表演者.即興表演者,台北藝術大學舞蹈研究所-主修舞蹈創作。近期創作:2013獲桃園縣政府舞創新勢力支持發表作品《迴聲》.個人創作呈現獨舞作品《R樂章》. 6th 台北藝穗節《覓工場》; 2012 英國愛丁堡 . 巴克斯頓藝穗節《Rambling in an Empty Room 》(共同創作者黃晶郁),舞蹈錄像作品 :2014《Once》。參與國內外編舞家之作品:古名伸 . 林文中 . 陳書芸 . 王如萍 . Abigail Yager . Mark Haim . Louis Gaspard 與 許多台灣新秀編舞者之作品:2013 劉彥成 《無處》; 2013 許程崴 <個人創作展>。 近期嘗試與不同領域的藝術家合作:音樂_音波453 謝瀞瑩.林奕碩 ; 攝影_陳藝堂.歐陽姍,期待能藉由彼此對談與合作中,從不同的視野與面向觀看身體與創作。


夥伴:李銘宸

創作夥伴、平面設計、表演者

李銘宸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畢業,主修導演。台北永和人,170公分,92公斤,O型天秤座。
劇場編導創作表演,自由平面美術設計,沒有賺錢但每天都很忙,想要睡久一點。


2014年1月1日 星期三

夥伴:程心怡

創作夥伴、表演者

程心怡

2005年北藝大舞蹈系畢業後加入雲門舞集
2007年開始成為自由表演藝術工作者,陸續和不同的編舞者,舞團,藝術家工作
也加入心心南管樂坊擔任舞者和樂師
2011年於紐約演出余彥芳<邊界之二  境>
2012年在家鄉雲林創立覺瑜珈教室,授課於台北雲林兩地

目前生活重心放在分享瑜珈及探索身心靈療癒的領域上